“浪漫之都”大连梦想成为“亚洲硅谷”
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港都大连是一个“浪漫之都”。“浪漫”是大连市正式注册的城市品牌。在游客和附近居民熙熙攘攘的星海广场;直到深夜还全是年轻人的胜利广场;在广场上举行的庆典和演出;俄罗斯和日本人留下的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穿行街道的有轨电车;安有108个电灯的洋槐花街灯;骑马的女JC、海岸公路的大海风光。大连美丽的风光就如她110年短暂的历史一样充满着年轻的活力。
大连今年发生了两大新闻。一是成功引进投资25亿美元的英特尔半导体厂,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中最大的单项投资;另一个是,在世界经济论坛(WEF)今年新设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大连被选定为第一个举办城市。BRICs(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英文名字简称)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新生代企业家9月将聚首大连讨论世界经济悬案。所以这个论坛又被称为“新冠军论坛”。
▲宣称绿色开发的大连市又是个“广场之城”。50多个广场,总是被希望欣赏年轻人街头表演和休闲的市民挤满。图为友好广场的夜景。不同肤色的种族同举地球的造型十分诱人。本报记者 金润德摄影
英特尔和世界经济论坛的选择标志着以大连为前站的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正在跃升为全球化时代新的冠军候选。在改革开放中被以上海和深圳为中心的南方地区挤到后边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刮起了改天换地的劲风。
从大连市驱车往东北方向走一个小时左右,就能看见起重机铁臂如林的工地,这里正在建设住宅小区和办公建筑物。这是1984年中国首批指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是在东北最早享受改革开放洗礼的地区。开始建设时只有10平方公里,而现在已扩大到380平方公里,有首尔的一半。10年前这里只有一些工厂,荒凉得很,可是不过几年这里已成了公寓小区、商场、休闲娱乐设施俱全的新型城市。
在开发区现驻进了3600多家企业。日本企业有600多家,最多,其次是韩国企业,有350多家。在开发区管委会见到的经贸局副局长孔永泽说:“大连开发园区的比较优势是不带翻译也一点不碍事。”
▲在现代美术馆广场前的售楼市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高档公寓的需求也剧增,房价也暴涨。本报记者 金润德摄影
举例说,负责韩国企业的招商二局的7名职员都会一口流利的韩国语。他们帮助不懂汉语的韩国企业家提供办理企业执照等行政服务,还提供帮助他们购买住房等业务外的服务。2002年举办世界杯时,开发园区求得ZF同意在中国唯一进行了露天大屏幕助威活动。这是为了关怀韩国企业的工作人员和其家属。这说明他们的服务多么重视韩国企业。
这在开发区内造船产业配件合作园区也可以看到。韩国的造船企业一表示投资意向,开发区就建设大型工业园区,让相关合作企业也一同过来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船舶发动机机身的斗山船机总经理宋成泰说:“2005年7月签订投资协议,一年半后就投入生产,这个速度在韩国是无法想象的。”他还说:“只要有什么困难,大连市副市长就亲自出面提供帮助。”
重工业领域的国有大企业的复活是支撑大连经济的另一个力量。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2001年大连重工和大连起重合并后,实行了大刀阔斧的企业重组,8300名员工缩减为4900名,老旧设备也得以全部更新。结果,该公司生产了牵引中国载人宇宙飞船的起重机、港湾塔吊、发电设备、隧道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方面跃升为中国的顶级企业。公司董事长宋甲晶说:“以前是靠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但现在的产品技术和质量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已经出口到德国和日本了。”
▲位于沈阳市中心的铜钱状大厦。包括韩国HANA银行、友利银行等亚洲各家银行大举入驻于此地。本报记者 金润德摄影
最近,大连正寻求一次新的突破。即,脱离以传统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信息技术(IT)、生命工程、软件等尖端高科技产业中寻找新的成长动力。开发区的港口也被命名的“双D港”。这里的“D”意味着数码(Degital)和遗传基因(DNA)。
从市内向西南旅顺方向驱车20分钟即可抵达大连软件园,在此地我们能够看到大连市的未来。设计尖端和造型古典的欧洲式建筑相互辉映,透出一股美国或英国大学城的氛围。目前已有380多家IT相关企业入驻,其中一半以上是IBM、惠普、甲骨文公司、埃森哲之类的外国大企业。软件园总经理赵博(音译)自豪地说:“大连软件园的年增长率达70~80%,在中国14家软件园中被评为最成功的典型。”
大连软件园的目标是成为能够与印度班加罗尔比肩的全球外购基地。即,培育代理采购、人事、研发等企业部分业务的专业IT服务产业。惠普、戴尔等跨国企业的东亚客服中心大部分汇集于此。惠普客服中心韩国部的组长洪柱植(音译)说:“这里的租金仅为首尔的九分之一,而且在针对中国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大连是最受欢迎的工作地点。这就是把客服中心迁移到大连的背景。”这就是说,优秀的人才成了吸引世界顶级企业的力量。建立“亚洲硅谷”——就是大连的未来新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