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246|回复: 1

[讨论] 【原创】你的大脑?关于2025年度DELL Pro Max 18 Plus的分析与推测连载6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song_1118 - T50-3

2万

回帖

563

积分

2万

资产值

天下无敌I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02-9-13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月全勤勋章
发表于 2025-1-2 19:48:09| 字数 5,232| - 中国–湖南–岳阳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ong_1118 于 2025-1-2 19:48 编辑

开局一张图(指12月10日泄露的图),写了一篇历史总结和五篇分析与推测,现在到了连载6。
继《你的历史》、《你的名字》、《你的颜值》、《你的身体》和《你的内脏》以及《你的心脏》之后,当然是《你的大脑》。

计算机的大脑,毫无疑问地指CPU(中央处理器)。


纠结的Intel
作为电脑CPU头部厂商的Intel,这三年来努力的结果,和老对手AMD相比,似乎是在验证了一个中国古典成语的有效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英文一般使用“The pendulum has swung back”)。
2021年,英特尔发布了第12代Core系列CPU,即Alder Lake架构,开始了其轰轰烈烈的混合架构(异构)CPU之路,此后就是每年迭代更新的第13代和第14代;
2024年10月,Core Ultra 200K系列CPU发布,推出了分离式模块化设计的Arrow Lake架构。
其实,Arrow Lake的结构沿袭自Meteor Lake,同样由计算模块、SoC模块、图形模块、IO模块这四大模块组成,也都是用intel Foveros 3D封装技术封装在基础模块上(填料模块不计入)。


记住:Arrow Lake有一组重要的设计目标---提升性能、降低功耗同时降低温度----具体一点说就是:降低40%的整体平台功耗,并和上代相比带来增加15%的多线程性能提升,同时在确保优越的性能的同时让处理器温度降低10摄氏度。
Arrow Lake桌面版的旗舰型号Core Ultra 9 285K,其PL1为125W,PL2为250W,相比上代的头部型号Core i9-14900K,确实是有所降低。
以上,桌面版Arrow Lake的参数,对于下面所言很重要。


节能的HX
Intel在移动版CPU上的布局如下:
  • 针对主流游戏本和轻薄本的Arrow Lake-H/U----Core Ultra 200H/U系列;
  • 适合入门笔记本采用的Raptor Lake-H/U----Core 200H/U系列;
  • 主打高端轻薄笔电采用的Lunar Lake,即所谓的Core Ultra 200V系列
  • 面向高端性能笔记本电脑的Core Ultra 200HX系列。


目前的消息是一共有六个型号,一如既往,HX系列还是从桌面版H系列移植过来的,只是更改了封装,降低了部分规格和功耗。


旗舰型号是Core Ultra 9 285HX,8个P大核,16个E小核,再无超线程一共就是24核心24线程,最高频率P 5.5GHz、E 4.6GHz,核显为4个Xe核心(64个EU单元),频率2GHz。
和桌面版Core Ultra 9 285K相比,P核的最高频率低了200MHz,E核频率相同,基础功耗应该还是定在55W。
和现在intel 14代移动版性能旗舰Core i9-14900HX相比,Core Ultra 9 285HX的P和E核心的数量相同,但没有了超线程,所以少了8个线程,而最高频率P核降低了300MHz,E核则提升了多达500MHz,彼此差异从之前的1.7GHz减少到900MHz,E核性能提升,P核和E核之间的性能更加均衡,核显的EU数量翻了一倍。



推测的功耗
先看笔者之前实测过的DELL Precision 7780之上的Core i9-13950HX的性能;
在Cinebench R20和R23基准测试中,其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得分,分别如下两图所示:




已知:
  • a.DELL Precision 7780之上的Core i9-13950HX,PL1为85W,PL2为157W;
  • b.DELL Alienware m18 R2之上的Core i-14900HX,PL1为144W,PL2为180W;
  • c.MSI CreatorPro X18 HX A14之上的Core i-14900HX,PL1为200W,PL2为220W。
  • d.DELL Pro Max 18 Plus,官方宣称有TDP为200W。
以上abc三者,笔者都保存了有据可查的Cinebench R20和R23基准测试得分,但Cinebench 2024基准测试得分,笔者只有MSI CreatorPro X18 HX A14的实测数据,其他两者只能从NBC的CPU综合性能排行榜中取得补上,将这些实测成绩统计,得到下面对比图表。


在上图表中,最下方一栏、底色为蓝色的数值,是笔者对DELL Pro Max 18 Plus之上Core Ultra 9 285HX的推测数值,即:
CPU的TDP为55W,PL1值为100W,PL2值为180W;
其CPU的Cinebench Benchmark得分,可能在DELL Alienware m18 R2和MSI CreatorPro X18 A14之间,具体一点说,和MSI CreatorPro X18 A14相比,单核性能基本持平,多核性能可能会稍低。
原因如下:
  • 1. DELL Pro Max 18 Plus之上Core Ultra 9 285HX的PL1值推测为110W左右,远低于MSI CreatorPro X18 A14的200W;
  • 2. Core Ultra 9 285HX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只有24线程,所以多核性能相对稍弱;
  • 3. Core Ultra 9 285HX的P核心最高频率为5500MHz,稍低于i9-14900HX,但基于能效比的因素,所以单核性能可能持平。


虚实的对比
在9月份,笔者对MSI CreatorPro X18 A14进行测试,其上的i9-14900HX的Cinebench R23多核性能,得分高达35000+;
截至本文撰写之时,唯一泄露的有关Arrow Lake Core Ultra 200HX的Cinebench Benchmark成绩,是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这个24核心24线程的ARL HX,依据前文统计表格,可知它不是旗舰型号Core Ultra 9 285HX,就是次旗舰Core Ultra 9 275HX;
其Cinebench R23多核性能得分,只有32100+,远低于笔者所测试的MSI CreatorPro X18 A14之上的i9-14900HX的得分;
同时,图片中有指出,此ARL HX CPU的TDP为120W,最高可达150W;
当然,考虑到这是早期测试的CPU样品或测试版本,然后有可能是次旗舰Core Ultra 9 275HX,所以,最终正式版的Core Ultra 9 285HX的成绩,得分应该会有明显提高;
但是,在ARL HX CPU的P核心最高频率稍低、E核心频率提高,却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同时PL1值远低于200W的设定下,其性能发挥就不如暴力的MSI CreatorPro X18 A14之上的i9-14900HX了。
为什么笔者推测DELL Pro Max 18 Plus之上的Core Ultra 9 285HX的PL1和PL2,是分别为110W和180W呢?
关于这点,其实在前面连载中,笔者推测其使用的电源应该是280W之时,就谈到过了,在下面对散热系统的分析推测中,笔者会对此会进一步解释。


DOO风扇
2022年上市的DELL Precision 7770,开始使用DOO风扇散热系统;
DOO是“Dual Opposite Outward”( 双反向向外)的缩写,这种DOO风扇,由两个并排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但都朝外排风的风扇组成。
DOO风扇设计,来源于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设备中的散热方案,在理论上,DOO风扇的两个风扇沿相反方向旋转,会产生更均匀的气流,减少气流死角,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和降低噪音。


DELL官方声称,DDO风扇设计的具体原理与优势如下:
  • 相反旋转:DDO风扇的两个风扇相对旋转。这种设计可以在机箱内创建
  • 增强气流:相对旋转的风扇可以更有效地抽走热空气,同时引入冷空气。这种循环有助于保持设备内部温度的稳定,进而提升稳定性和性能。
  • 噪音控制:由于气流的优化,DDO风扇在高负载下工作时可能会产生更少的噪音。因为风扇不需要以极高的速度运转来实现有效散热,这在处理噪音敏感的环境(如办公和家庭使用)时尤其重要。
  • 布局灵活:这种设计可以在空间有限的条件下仍然实现有效散热,适合于薄型和高性能的工作站笔记本的结构设计。




三个风扇
依据之前泄露的DELL Pro Max 18 Plus的图片,明文指出了采用三个风扇的散热系统;
并且,在泄露图片中的三个风扇的示意图,左边两个的尺寸一样大,右边的一个明显尺寸较小:


这样看来,DELL Pro Max 18 Plus不是采用和7770/7780一样的散热系统了?
笔者分析推测之后,认为:
DELL Pro Max 18 Plus应该继续采用DDO风扇设计,但有所不同。
在之前连载中,笔者分析推测的Max 18的内部局部图,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Max 18内部在放置好主板和DGFF显卡之后,右上角剩下的空间,其实和7770/7780的DDO风扇占据的空间一样了。


如果继续采用和7780一样的DDO风扇,那么第三个较小的风扇,是如何安排放置的呢?
有没有可能这三个风扇都并列放置在此空间?


笔者认为,不能如此安排。
先看看DELL自家Alienware m18 R2之上是四风扇散热系统,如下图所示:


m18除了两个位于左右两角的传统布局的大风扇之外,在机身底部左侧中部----等效于机身右侧中部----有着第三个较小的风扇,为此,m18甚至放弃了原本可以支持内置4个M.2 2280 SSD,变成只能支持内置两个M.2 2280 SSD+两个M.2 2230 SSD:


其主要用途,应该是用来加强GPU供电部位、显存部位和PCH的散热:


除此之外,m18还有第四个最小的风扇,其位置位于靠近CPU的左侧----从C面观看的话,是位于CPU的右侧----或者说在CPU和GPU之间的正中央:


并且它和热管均热板之间,是被主板完全隔离的。在DELL官方用户手册中,它是一个用户可更换部件(CRU),为下面m18分解图中的21号部件。
它的作用,对于CPU和GPU来说无关紧要,所以,m18严格说来是一个三风扇的散热系统。




DDO加强版
但笔者认为,DELL Pro Max 18 Plus不太可能采用这种布局的三风扇散热系统,它应该会继续使用DDO风扇的散热系统;
而第三个较小的风扇,其位置应该在CPU和GPU之间,如下图所示橙色圆圈位置----用以加强CPU和GPU之上的散热鳍片的通风----因为7770/7780采用的DDO散热系统、两个散热风扇全部位于机身一侧,CPU和GPU之上的散热鳍片通风还不够好:


所以,
笔者推测DELL Pro Max 18 Plus的三风扇DDO散热系统布局,如下图所示:


它实质上是DELL Precision 7770/7780采用的双风扇DDO散热系统的加强版,可以有效解决7770/7780机身底部后方边缘中央的积热问题,如下图所示,就是笔者对Precision 7770进行测试时的红外线测温图,可以看到机身底部温度最高之处,就是DELL Pro Max 18 Plus第三风扇的核心目标。


有了这第三个风扇,DELL Pro Max 18 Plus的散热系统,就解决了上代的痛点,CPU可以进一步提升功耗获得性能提升-----这就是笔者推测DELL Pro Max 18 Plus之上的Core Ultra 9 285HX的PL1和PL2,是分别为110W和180W的原因所在----比Precision 7780的i9-13950HX的PL1和PL2,分别提高了25W和23W。




性能的发挥
综上,DELL Pro Max 18 Plus的顶级硬件配置如下:
  • CPU:Intel Core Ultra 9 285HX(TDP 55W、PL1 110W、PL2 180W)
  • GPU:nVidia RTX 5000 Blw-24GB GDDR 7(TGP 175W)
  • 内存:DC DRR5 CAMM2 256GB;
  • 硬盘:1 x PCIe 5.0 SSD + 3 x PCIe 4.0 SSD;
  • 散热系统:加强版DDO三风扇散热系统;
  • 屏幕:18英寸3840 x 2400 Tandem OLED;
  • 端口:2 x雷电5端口;
  • 网络:2.5Gbps LAN + WiFi 7 +BT 5.4 +WWAN 5G;
  • 电池:93Wh(继续沿用Precision 7780使用的电池);
  • 电源:280W氮化镓超薄型电源(Alienware m18 R2顶配机型使用的)。
笔者推测:
DELL Pro Max 18 Plus在压力测试之下,应该可以实现如下功耗和温度:


即:
  • CPU压力测试时,CPU封装功耗可以维持长时间的110瓦;
  • GPU压力测试时,GPU功耗可以维持长时间的175瓦;
  • 当双压力测试时,可实现CPU长时55瓦+GPU长时145瓦,两者TGP可长时间保持为200瓦;
  • 或者,当CPU需求更多时,可实现CPU长时85瓦+GPU长时115瓦,两者TGP也是可以长时间保持为200瓦。



连载的终结
以上分析和推测,纯属个人,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写累了、想累了,本连载系列,全文终。
2025年中,DELL Pro Max 18 Plus上市,到时再见!
敬请期待!

2009年,POP天皇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指向一台DELL Precision 移动工作站……



★★★★★★A3党党员★★★★★★
所有品牌的本本里面我最爱ThinkPad
但是我并不会强迫他人最爱ThinkPad
同时谁也不能强迫我不最爱ThinkPad

679

回帖

12

积分

2837

资产值

黄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10-4
发表于 2025-1-14 15:59:51| 字数 28| -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笔记本最重要的还是散热设计,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市
Dell Precision M6400 / M4800 / M7530
Dell Latitude 9520 / 94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2-5 19:46 , Processed in 0.07677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