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松下轻便坚固型笔记本扫盲技术贴,松下系列哪个更适合你(未完成)8/12更新
近期有许多网友询问松下半坚固型轻便笔记本(即Let's note系列)选购的问题,有感于很多网友对松下笔记本的系列及技术完全不了解或者半知半解,于是在今晚与某上海网友聊完后由该网友建议是否该写一个扫盲贴以方便后来人选购。目前松下的Let's note系列笔记本共分为以下几个系列:
R系列 即10.4寸 无光驱 重量小于1KG的机型
T系列 即12.1寸 无光驱 重量1.2KG左右的机型
W系列 即12.1寸 内置光驱 重量1.2KG左右的机型
Y系列 即14.1寸 内置光驱 重量1.5KG左右的机型
以上机型全部为4:3的CFFL低温多晶硅液晶屏即灯管型LCD,所内置的光驱全部为松下独家特色的上翻盖式光驱,从酷睿2双核机开始使用DVD-RW光驱(部分机型也有使用康宝的),双核机之前采用DVD-CDRW光驱(即俗称康宝)。
除了以上4个系列外松下于2008年底推出了3个全新的系列
N系列 即12.1寸 无光驱 重量1.1KG左右的机型
S系列 即12.1寸 内置光驱 重量1.2KG左右的机型
F系列 即14.1寸 内置光驱 重量1.6KG左右的机型
可能到这里看官们糊涂了,这3个新系列和之前的TWY有什么区别,呵呵,区别就在于以上3款新机型都是宽屏机型
对了,忘记说了,松下let's note全系列均采用2.5寸标准大小的笔记本硬盘,方便使用者升级,不像某些品牌为了追求轻薄而使用性能低下成本高昂的1.8寸硬盘。
8/15更新松下官方日本网站地址:http://panasonic.jp/pc/ 感谢网名为武子的朋友提供建议
OK,Part 1讲完了,下面Part 2开始讲这几个系列的特色和适用人群。
[ Edited by最爱小本 on 2010-8-15 11:41 ]
各系列优缺点和适用人群
由于目前松下的7,8代价格还是比较贵的,因此下面的各系列分析主要以4,5代为主,电池的续航时间则也是以4,5代为例。R系列:
R系列体积最小适合经常需要在户外拿出来用的人士,体积小到比一个成年男子手掌张开稍大,可以称之为掌上玩物了,重量不足1KG,外出游玩带着也完全不会造成任何负担,即使是女性使用也会倍感轻松。
想必这个时候会有人问了,这和上网本的定义有什么区别呢,答案是上网本的CPU执行效率目前来看远不及R系列,从体积和重量以及续航方面来说上网本也不是对手,一般而言二手的R5可以轻松做到看上网4小时以上,而要达到同等时间的上网本重量却要高达1.2+KG,近300克的重量差距是很明显的。从屏幕上来说R系列采用4:3方屏,这在小本中是非常适合上网的,浏览网页和处理文本工作都要优于10.1寸的上网本。
当然人无完人,机无完机,R系列也是有其缺点:1,键盘太小了,长时间使用会比较累,因此其定位为移动办公上网 2,由于体积问题热量控制稍弱。
T系列 W系列:
T,W 这2者属于折中的方案,12寸不大不小,重量控制也还可以。对于商业用户W更好一些,光驱的设计也还是能用的到的,电池6芯续航时间也基本够用了,和R差不多。
T系列其实如果能搞到极品电池的话是个比较好的选择,但问题基本上市面上的松下机都是企业定制版,定制版最大特点就是T系列是4芯电池,续航过短。9芯又基本看不到,从追求极致续航来看9芯的T无疑是最佳选择,可惜实在太少了,退而求其次6芯的W还是可以基本满足外出移动需求的,除非你是个超级户外工作者那9芯是最佳选择。从7代开始松下的TW系列模具通用了,标配全部为6芯电池,企业定制版则多为4芯电池。
一般而言保养的好些的T系列4芯电池可以做到2.5-3小时的电影播放时间,W系列6芯可以做到4-5小时的电影播放时间,而T系列9芯电池则可以做到5-6小时的时间。
Y系列:
Y系列在日本的定位是办公室人员,每天需要上下班都带着笔记本,用12寸长时间在办公室使用太小,于是超轻便的Y便有了用武之地,内置光驱及6芯电池仅1.5KG的重量傲视群雄,比12寸的无光驱的X60还轻,同时足够大的屏幕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太疲劳。如果你是想要一个上班携带的大屏高性能高舒适型且续航时间又长的笔记本那么Y系列则是最适合你的。一般而言保养好的Y系列电池可以达到3.5-4小时的电影播放时间,由于体积空间大散热方面Y系列最佳,Y5在运行一天的情况下机身基本上感受不到发热量,非常之凉爽。
目前松下一直保持着全球最轻全内置14寸笔记本的记录(至今无人能破),而其他品牌第二名则是由TP于2010年发布的T410s(含6芯光驱电池及1.8寸硬盘重量1765克),松下则在6年前的2004年的Y2(6芯电池光驱及2.5寸硬盘)就创造了1499克的世界记录并与2007年打破了自己创造的纪录,Y5=1490克(6芯电池光驱及2.5寸硬盘)。
[ Edited by最爱小本 on 2010-8-12 20:44 ]
松下的散热设计及散热效果
在开始介绍之前先来说一下什么样的表面温度是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困扰的,人体正常体温是37度左右,当接触温度达到40度以上时人体则会非常不适,一般而言对于笔记本与人体接触的部分的表面温度与体温差不多时是舒适的,人体会感觉到微热,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不适影响。CPU被动散热设计原理及用户体验(键盘篇):
松下的let's note系列的1代开始直至6代结束,全部采用无风扇式被动散热设计,其主要设计思路是CPU的热量通过导热片与键盘连接,通过键盘来散热,等于是把键盘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散热片,当敲击键盘时会产生一定的气流,这部分气流就可以带走键盘的热量,以起到散热的作用,一般来说松下无风扇式的机型CPU温度在60-80度是非常正常的,很多没有使用过松下的朋友看到监控软件如此高的温度会吓一跳,如临大敌,实际上则完全不用害怕,这是正常温度,intel的超低电压CPU理论上可承受的核心温度为120度以上。当cpu核心温度在60度的时候键盘温度实际上才30度而已,即使达到80度以上的CPU核心高温,键盘表面温度也仅仅与人体体温相当,并不会有灼热感。而且由于人体对细小温差的感知时间是以秒计算的,而使用者在打字接触键盘的单次连续时间则为零点几秒(想必没有谁按一个键的时间会超过2秒钟吧),因此使用者还未等手指感受到高温就已经将手指离开键盘了。
注:1,2代采用与键盘一体的铜片与cpu接触,2代以后则采用三明治式的铝片(我不是学材料分子学的,只能通过常识和外观来判断材料成分,这个散热片从外观上来看确实非常像铝,当然也可能是其他复合材质),中间夹着一种特殊类塑料式的物质,具体是什么暂时没有研究出来。
掌托篇:
很多从未使用过松下的用户会想有风扇设计的笔记本掌托都很热,那么被动散热设计会不会使得掌托更热呢?其实这种想法是建立在对发热原因错误的认识的基础上的。
对于绝大部分掌托热的笔记本来说其热量并不是来自CPU而是其他发热组件,诸如南北桥,无线网卡,内存,各种拓展模块芯片等(如指纹),由于笔记本的风冷设计主要是针对CPU的,风扇的风也仅能带走CPU的热量,对其他上述发热组件的热量则无济于事。因此从理论上讲CPU的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两种散热模式对于非CPU部分的温度高低并不会有什么大差别。
了解了上面的发热原因则可以更好的认知松下掌托位置的热量到底有多大。
从上面所说的我们了解到真正影响掌托温度的其实是该处发热组件的多少,发热组件的发热量,以及对发热组件的散热及隔热措施。一些老玩家应该都知道绝大部分笔记本的掌托处都会放有具有发热性质的元件,好一些的会放置硬盘,差的则会放一些高发热的芯片,比如南北桥,无线网卡等等。松下在这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松下从4代开始除了R系列以外掌托部分都是空的,无任何发热组件,R系列则由于空间过小,需要在掌托位置放置一个硬盘。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将发热组件移出掌托可以大幅度降低掌托部分的热量,提高用户体验,毕竟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笔记本与身体最长时间接触的是掌托。R系列放置硬盘后也会带来一定的掌托温度,但是由于松下在掌托部分采用的是隔热效果很好的特殊塑料,因此即使是硬盘的40多度的温度(相对于其他几个发热组件来说硬盘的温度是最低的)在掌托的隔热条件下最终给用户的使用感受温度却并不高,通常情况下会低于人体温度(掌托隔热材料同时也承担着阻隔由键盘传导过来的CPU热量)。
经过我的实际测试,在室温环境29度的条件下,连续使用4小时(期间浏览网页+聊天+电影播放),2/4/5的T、W系列(R除外,没办法盯着10.4的屏用这么久,请见谅)测得温度数据为:左键盘温度35度左右(下为CPU),右键盘温度30度左右(下为键盘),左掌托温度33度左右,右掌托温度小于30度。
说到掌托空置,就不得不说一下主板的超高度集成设计,松下的主板小到只有机身1/4大小,如此小的主板才能保证掌托的空置,否则主板大了必然发热元件要分布在各个位置,影响使用舒适性。要做到如此小的主板可不是一般厂商能够做到的。
底壳篇:
上面提到了除了CPU以外还有其他的几大发热组件,这几大发热组件的位置设计和散热设计一直是困扰广大笔记本设计师的一个世界性难题,那么松下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这里我们且不说何种设计是最佳的,单单只谈一下设计的思路,至于好坏则全由用户来判断。
前面提到松下总是把CPU放置在键盘下方,而掌托位则是空的,没有发热组件,那么剩下能够放置发热组件的就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主板背面即机身底部。
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松下用户都会提到底部热的原因了,同时这也是松下在机身底部采用铝镁合金的一个原因。设计师不能让热量通过掌托传递给使用者,造成使用者的不适,但是热量必须散发出去,于是铝镁合金的底壳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散热片,从来将其他发热元件的热量散发出去保证机身内部相对低的温度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设计也是如此,有利就有弊,这种将发热元件放置在底部的做法虽然可以提高掌托打字的舒适性,但同时也会影响将笔记本长时间放在腿上的用户的体验(春秋冬穿长裤则一般不会有什么影响,夏天的时候如果穿短裤和裙子则最好不要不要长时间与大腿皮肤接触,隔着一层布料会好很多)
好了,现在说完了无风扇式的设计思路,下面该说一下松下的有风扇式设计。
从7代开始由于芯片的发热量增加,以很难保证被动散热情况下的使用舒适性,于是松下放弃了坚持多年的无风扇式设计,转而改为风扇式主动散热方式。随之而来的是散热设计的必然改变。
由于取消了被动散热设计,键盘则不再成为巨大的散热片,因此键盘下面与CPU相连接的散热片被去掉了,CPU的全部热量则由风扇来负责带走。这样的一个设计改变带来了一个另外一个改变,那就是防水膜的出现,防水膜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止水侵入机体内部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阻隔CPU的热量传递给键盘,使得键盘温度更加低,更为舒适(虽然原先的键盘温度本就不是很高)。
至于其他发热元件则仍然采取放置在主板背面的方式通过底壳铝镁合金散热。
[ Edited by最爱小本 on 2010-8-12 21:08 ] 型号,适用人群,散热设计原理都说完了,下面该说点啥呢,想来想去说点外观设计和材料的学问吧。
松下let's note全系列采用的材料结构都是相同的。A壳采用铝镁合金,B壳采用ABS塑料,C壳采用PC+ASA,D壳则采用铝镁合金
扫盲:A壳=上盖,顶盖。B壳=屏框。C壳=掌托。D壳=底面,底壳。
PC学名叫聚碳酸酯,英文名Polycarbonate ,它是一种无定型、无臭、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高;蠕变性小,尺寸稳定;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阻燃性,可在 -60~120℃下长期使用。
PC与ASA形成的合金称为PC+ASA,在PC+ASA合金中,PC主要贡献高耐热性,较好的韧性和冲击强度,高强度、阻燃性(这就是为什么掌托不热的原因之一), ASA则能改进耐摩性,表观质量,降低密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少看到松下的掌托磨损的原因)。
未完待续......
8/15更新:隔了3天又来更新一下,工作比较忙,经常开会,感谢各位关注此贴。
今天我来说说松下的A壳设计,说到松下的A壳,很多人又爱又恨,有些朋友觉得这个A壳非常个性很漂亮,同时又有朋友觉得突出一块很丑。事物都是有其两面性的,下面我来说说松下为什么如此设计A壳并将此类设计沿用了近10年。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松下的A壳和现实生活中的一样东西很像,对了,那就是汽车发动机引擎的上盖。玩车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汽车如此设计引擎盖是为了加固,在同等材质的条件下,隆起式设计可以将强度大幅度增加,而无需增加材质厚度来提高强度。松下正是借鉴了这个设计,于是便有了引擎盖式的松下A壳,这个A壳也成为了松下最大的外形设计特点。
那么松下为什么要如此煞费苦心的把A壳做得如此坚固呢?这个首先我们要来讲一下松下的消费者所处的使用环境。在日本,私家车是比较少的,不仅仅是因为贵,还因为日本太小停车困难道路又比较拥挤且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上下班也基本上无需开车,开车的交通拥堵时候的速度很多时候还不如坐地铁或者城铁来得快。因此日本的小白领们基本上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
未完待续....吃午饭去
[ Edited by最爱小本 on 2010-8-15 12:21 ] 地下室也坐坐吧 进来学习下,
松下的挺不错的,就是价钱小贵哈 恩,新机非常非常贵,二手机相对于国内的TP来说便宜不少了 昨天晚上和邵兄聊得很好 解答及其详尽 应该是对松下本本有多年经验的兄弟
好多年不玩本了 没想到一下碰到专家 开心阿 今天研究一下看看是入w还是Y
下去去青岛 一定去骚扰你一下 呵呵^v^ ^v^ 555没更新啊~~~
在山东小熊上看到过青岛的小本专卖出过几个松下的本子,一直很喜欢,但是因为没有实际试过键盘,所以一直没敢出手..松下在中国还是太小众了 这有个网站,可以多了解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2&t=263893&last=20024251
Let's Note 系列基本都有 Posted by wudi8848 on 2010-8-11 16:07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
555没更新啊~~~
在山东小熊上看到过青岛的小本专卖出过几个松下的本子,一直很喜欢,但是因为没有实际试过键盘,所以一直没敢出手..松下在中国还是太小众了
松下的键盘是键程比TP短,不过舒适性并不差多少,主要还是使用者的习惯问题。
[ Edited by最爱小本 on 2010-8-12 20:45 ] 洗洗睡了 来顶一个 :D 更新了,谢谢楼上兄弟帮顶 进来学习,这帖得顶,建议版主加精。^u^ 我也来顶上去!!~ 我觉得 eco这个软件也很重要 Posted by k054221 on 2010-8-12 23:30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 eco这个软件也很重要
这个肯定会写入,在地下室那一层会写一些松下软件和操控方面的知识 我用过的w2和现在手里的w4都是DVD-RW的光驱。 Posted by wutong11 on 2010-8-13 01:27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用过的w2和现在手里的w4都是DVD-RW的光驱。
谢谢,我还真没遇到,今天问了下朋友确实有这样的选配 昨天看电影截得 ,上两张,看看是哪部电影的 看不出来是哪部,不过可以肯定是日本 Posted by wutong11 on 2010-8-13 10:46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昨天看电影截得 ,上两张,看看是哪部电影的
东京漂移 第二个应该是关于塞车的 哪个女的脸我印象深刻 介绍的比较方便,呵呵。
楼主有空的话,不妨再介绍一下,目前二手松下型号的一些优缺点,以及买二手松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支持一下楼主 我的T4用的很爽。 mark~~~mark 还有一部电影也用的是松下笔记本
古墓丽影 2 安吉丽娜用的本本就是松下好像是T2 :) **\ :) :) :) :) 淘宝上的松下本同一型号价格差异很大,有啥猫腻么? Posted by swau508 on 2010-8-15 09:59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淘宝上的松下本同一型号价格差异很大,有啥猫腻么?
松下翻新机非常多,且翻新难度很大(3代之前还行,从3代开始松下的A壳漆层工艺就改变了,变味了双层漆,类似汽车漆,底漆+清漆,还需要烤漆+抛光)要翻成和原厂一样成本太高,很浪费时间,于是就没多人去那样翻,而只是普通喷上一层,翻出来不像一些塑料壳的机器那样好看,掉漆会很严重,所以翻新机会很便宜。
另外由于松下机广州那边到货的时候会常常是没有硬盘的(为了保护数据而把硬盘拆掉,松下拆硬盘就很麻烦,因此很多松下机的硬盘是被暴力拆掉的,很多外壳是破损的),在集装箱里运输也会造成部分机器损坏,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松下机是非完整的,那就只能拼装了,拼装的机价格也相对便宜一些。大批量的拼装肯定不会像原厂组装那样精细,我想弊端就不用我说了吧。
此外还有一些改配件改屏之类的,甚至还有工程测试机来卖的(一般出现在高端机型上,测试机不定有啥问题,内部主板也可能会飞线),总之水也不浅。
[ Edited by最爱小本 on 2010-8-15 1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