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AIN
发表于 2023-4-13 15:26
一片冰心亚木 发表于 2023-4-13 15:04
实验高手,等待最终最好的结果
完事了呀,还等啥?结果都在上面了;
D壳用个导热垫就到头了,不能再加强了,D壳CPU位置已经55度左右了,电池位置大约40度,这还是电池无充电/无放电的情况下,总得留点安全裕量;
实际上这个导热垫也增加了霍尼韦尔相变7950上的压力,弥补弹片预紧力不足,可以压的更薄,效果更好;
想过上液金玩玩,初步想法是再买个散热器,液金涂上去压住,等1-2个月扩散到铜里,再稍打磨-再涂液金-再等扩散,直至接近饱和,再用到笔记本上;减少出现液金空洞的概率;
如何防液金侧漏没有太好的办法,以后再说吧
yexiaoziSAS
发表于 2023-4-13 15:59
会造成短路的确是个问题
whjyls
发表于 2023-4-13 16:20
只在T400上过液金,降温十几度。但是没多久就出了问题,应该是我周围那圈硅脂涂的有问题,有一滴是在凝固在集显旁边的两个贴片小电容之间,导致按键盘某个地方会导致蓝屏,花了将近半天才找出这个故障,从此之后再也不敢用这东西了。
我猜可能是在开机状态下移动了电脑,当时液金是可流动状态,而硅脂没完全围住液金区域……
mizuno911
发表于 2023-4-13 16:30
精神可嘉
不过笔记本还是安心做它该做的单项工作就o了{:1_244:}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3-4-13 17:26
好家伙,等于直接在本子内装了颗石墨炸弹。。我就说做好绝缘吧。。。。。
花落盼花开
发表于 2023-4-13 17:30
COCAIN 发表于 2023-3-27 19:56
2023年3月29日更新:蓝色字体
2023年3月30日更新:洋红字体:替换法测试,导热系数12w的导热垫才相当于4w导 ...
辛苦,给我 了一个解决签名机T480S的D壳增强散热的思路。。
COCAIN
发表于 2023-4-13 18:11
whjyls 发表于 2023-4-13 16:20
只在T400上过液金,降温十几度。但是没多久就出了问题,应该是我周围那圈硅脂涂的有问题,有一滴是在凝固在 ...
一个思路是:原配散热模组,天生带2圈海绵等软物质,既可以阻挡液金外漏,又不会导致散热片压不紧;
硅脂做围堰不那么可靠,高温下可能会被挤走了;
另外要是有检测手段就好了:高温胶带上带环状同心导电带,挖洞粘在CPU基板、散热片上(CPU正装反装都能测到),只要有导电介质流过,就发生电阻/电容等变化,供检测;短路前断电保护;
成本不会高
COCAIN
发表于 2023-4-13 18:18
本帖最后由 COCAIN 于 2023-4-13 18:28 编辑
花落盼花开 发表于 2023-4-13 17:30
辛苦,给我 了一个解决签名机T480S的D壳增强散热的思路。。
我没写:Throttle降压能减少5-6w功耗,我图上CPU同样功耗下,主频比不降压的提高了0.2-0.3GHz;
似乎不带vPro的8250U、8550U很容易降压10%,则90% * 90% = 81%,原来需要44w跑满睿频的现在44w * 81%=36w就能跑满;再加强散热,哪怕只提高4w性能释放,也很可观了;
vPro的U似乎有套电压监视,抑或是电压低了它先罢工...总之很难降太多
花落盼花开
发表于 2023-4-13 21:42
COCAIN 发表于 2023-4-13 18:18
我没写:Throttle降压能减少5-6w功耗,我图上CPU同样功耗下,主频比不降压的提高了0.2-0.3GHz;
似乎不带v ...
谢谢你的用心补充,看来我的签名机T480S还是有折腾提高降温的空间的,就是不知道这个X230还值不值得折腾。。
keroro1138
发表于 2023-4-13 23:22
谢谢楼主,我是看了这文章才去动手改的散热,戴尔散热比较垃圾,风扇逻辑也乱,利用了手边剩余的热管和铜片做了改造,在D壳上贴了石墨铜均热板,一头在均热板上,一头用导热垫贴在散热器上,处理器用了7950,D壳的均热板有明显的热感,温度也下来了
COCAIN
发表于 2023-4-15 09:18
keroro1138 发表于 2023-4-13 23:22
谢谢楼主,我是看了这文章才去动手改的散热,戴尔散热比较垃圾,风扇逻辑也乱,利用了手边剩余的热管和铜片 ...
热管最好别碰到电池(我通常用固定厚度导热垫来判断间隙),我理解热管冷端如果散热不足,大概也会高温到80度以上
keroro1138
发表于 2023-4-15 12:17
COCAIN 发表于 2023-4-15 09:18
热管最好别碰到电池(我通常用固定厚度导热垫来判断间隙),我理解热管冷端如果散热不足,大概也会高温到 ...
谢谢提醒,我测量了一下,热管离电池大概还有1毫米左右的缝隙,我当时买的热管比较薄
fine0111
发表于 2023-6-22 10:51
绝世好帖,最近搞了个x1c,要抄抄作业
swsh007
发表于 2023-6-23 16:32
这是大师啊
tl84183128
发表于 2023-6-24 09:17
感谢楼主分享,我按照你的方法给我的x1c 2018散热也改造了,温度降了20度
COCAIN
发表于 2023-6-24 09:50
tl84183128 发表于 2023-6-24 09:17
感谢楼主分享,我按照你的方法给我的x1c 2018散热也改造了,温度降了20度
有效果就好,其实也可以参照一下4楼的帖子,https://www.ibmnb.com/thread-2031474-1-1.html,他的X1C方案倾向于风扇低速转动 - 送出更多热量;
我的方案倾向于风扇完全不转的场景-借助TPFan设置65度,室温低的时候四核固定3.2G、最近室温29-30度的时候四核固定2.8G,风扇都几乎不转;
40楼方案则是一种组合;
注意D壳温度吧,最近室温升了10度,我重测了下我的全被动散热,D壳也升了10度左右到50度,但热量只集中CPU附近,电池附近还与手温接近;
其实我买SSD散热材料时,也买了合适厚度的铜片,可以把CPU散热片与D壳之间用紫铜片导热,提高导热效率,但是没上;手边有性能更好的电脑了,这台有点懒得折腾了~{:1_239:}
3asayhi
发表于 2023-6-24 12:24
这个评测很棒,我只在热管上加了相变片,其他的未加
whjyls
发表于 2023-7-3 21:20
COCAIN 发表于 2023-4-13 15:26
完事了呀,还等啥?结果都在上面了;
D壳用个导热垫就到头了,不能再加强了,D壳CPU位置已经55度左右了, ...
再回头拜读一下,看到这里有点疑惑,想再确认一下,铜箔对D壳的加强也不是必须的吗?
whjyls
发表于 2023-7-3 21:22
COCAIN 发表于 2023-4-13 15:26
完事了呀,还等啥?结果都在上面了;
D壳用个导热垫就到头了,不能再加强了,D壳CPU位置已经55度左右了, ...
我个人的理解是,铜箔算是起到一个均热的作用,为了方便导热垫把热量均匀传给D壳?
COCAIN
发表于 2023-7-3 21:53
whjyls 发表于 2023-7-3 21:22
我个人的理解是,铜箔算是起到一个均热的作用,为了方便导热垫把热量均匀传给D壳? ...
铜箔和石墨片都有均热作用,石墨片均热比较快,但它几乎不储热;
铜箔可以储一些来不及从D壳释放的热,平均铺满2-3层的时候,T480s可以60-90秒跑在>40w功耗上(足以满频跑完Cinebench R15/国际象棋/CPU-Z之类短时测试或启动大程序,R23不行);现在只剩1层了大概20-30秒(我嫌重);完全没改之前只有3-4秒可以跑在>40w;
whjyls
发表于 2023-7-3 22:11
COCAIN 发表于 2023-7-3 21:53
铜箔和石墨片都有均热作用,石墨片均热比较快,但它几乎不储热;
铜箔可以储一些来不及从D壳释放的热,平 ...
现在的正用的T480S是8250u的,降压100mv之后的性能释放我已经满意了,所以并没有对其进行改造。
手头另一个玩具 X1C 2018,是8350u的,只能降60mv,再多就会偶发性死机了。它的后盖的确是闷烧的,通风口很小,而且X1C的风扇跟热管比起来也比T480S小一些,所以想借鉴一下这个思路。但是导热垫先到了,铜箔还在路上。刚才试了下不加铜箔,感觉D壳对应导热垫那里温度非常高,但是似乎没怎么往周围扩散……
COCAIN
发表于 2023-7-3 22:39
本帖最后由 COCAIN 于 2023-7-3 22:42 编辑
whjyls 发表于 2023-7-3 22:11
现在的正用的T480S是8250u的,降压100mv之后的性能释放我已经满意了,所以并没有对其进行改造。
手头另 ...
对,支持vpro的U就是难降,我怀疑有电压监视或vpro自身先崩,而不是体质比8250U差;
我8350u之前降0.085用了几个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发现不稳定且有规律(我平衡模式是CPU=99%即固定1.8GHz,高性能模式是固定2.8或3.2GHz,几乎不用SpeedStep自动调节,各种空载0.8GHz下测试都ok,包括插拔设备也不触发;偶然发现把平衡模式改为CPU=100%,跑R15之类的,会在跑完一瞬间降频前冻死),现在-0.08稳定了;BIOS里禁用vt虚拟化还能更低一点,试过但我没采用;
没有均热材料就那样,温度在四指间;有了,在整个手掌或更大范围;
注意清理修剪铜箔时的碎屑;另外尽量一次粘好,铜箔一揭,粘性会让下层铜箔起皱- 接触不完全了,就得全扒掉全重搞;石墨烯更惨,上层铜箔一揭会带掉保护纸,直接露出石墨层,瞬间鼻子里就能闻到,只能报废
whjyls
发表于 2023-7-3 23:05
本帖最后由 whjyls 于 2023-7-3 23:11 编辑
比量了一下,大致覆盖的情况是这样的。估计把上方那两块导热垫下面的绝缘片去掉,让它们直接贴在D壳上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如果贴铜薄让开电池,也就是意味着是不是应该把黑色绝缘片也去掉?还是直接贴在绝缘片上?
刚才试了,拷机10分钟之后,感觉似乎绝缘片都有点往出散发塑料味道了。感觉拷机的时候温度的确降了几度,但是几分钟后,依然跟没改造之前相差无几。感觉D壳相应这部分与导热垫接触的位置热度惊人,其他位置例如电池处基本上还只是暖手状态,感觉热量并没有在D壳上传导出多远,感觉D壳本身的导热能力不怎么强。现在的疑惑是,敷上铜箔之后,那么主要是铜箔自身蓄热?还是它多少会往D壳上传导一些?铜箔背面应该是普通的双面胶,那么它还能有效往D壳上传热吗?
兄台不妨给点建议。多谢。
刚才顺便换了片新的7950,之前那片是去年11月换的,到现在9个月了。目前待机大概53到55度。(感觉在单位的温度比在家会低一些,但是电源不是同一个)。
whjyls
发表于 2023-7-3 23:23
刚才去掉了那几片导热贴,想看看只新换相变的效果,发现拷机的时候,D壳本来就非常烫。。。看来,如果真想比较加垫前后D壳的温差,估计得借个测温枪之类的了……
COCAIN
发表于 2023-7-3 23:38
本帖最后由 COCAIN 于 2023-7-4 00:07 编辑
whjyls 发表于 2023-7-3 23:05
比量了一下,大致覆盖的情况是这样的。估计把上方那两块导热垫下面的绝缘片去掉,让它们直接贴在D壳上的 ...
我后来把T480s的D壳绝缘片全揭了(CPU部分居然也是个石墨烯,发亮的那个),没感觉到有提高;
X1C D壳平整多了,T480s 的很多凸起,压住主板上相应位置的橡胶块,弄得我铜箔上到处割开 - 还得处理好毛刺;
镁铝合金导热系数只有60-80,所以要用导热系数400的铜箔来加强它,面积越大越好;同时有蓄热作用;胶肯定增加了热阻,但也没办法;
之前见过导热垫冒油(含油越高导热越好,也越容易衰减)导致SSD故障 - 擦干净就正常,所以我一直在 神盾工具维修网 那家买,粉色的导热系数到6,灰色/粉色我都用电吹风加热到95度左右,不冒油的;
相变7950,我用之前都是压住散热器的四个弹片的根部,反方向轻微掰一点,增强压紧力;另外注意不要在CPU温度很高的时候拆D壳,这时导热垫的压力一撤,相变会在热胀冷缩下出缝隙,实测性能释放直接掉3-4w,只能换掉;
T480s 8350U,室温29,CPU 99%,4k屏看4k电影(CPU Pakage 3w左右),39-40度吧,风扇不转;供参考;
借个NBC的图
COCAIN
发表于 2023-7-3 23:43
我有万用表,所以买2个PT100热电阻探头,胶布包在D壳上,测电阻-查表就知道温度了;
你们就用手摸吧:
怎么用手感快速估测温度
0℃及以下——手指感觉冰冷,长时间连续触摸,会产生刺骨感。
10℃ ——手感较凉,一般能忍受。
20℃ ——手感稍凉,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手感渐温。
30℃ ——手感微温有舒适感。
40℃ ——如摸高烧病人。
50℃ ——手感较烫,长时间触摸可能有汗感。
55℃ ——皮肤被烫伤的临界温度,即超过55摄氏度皮肤就有可能烫伤。
60 ℃ ——手感很烫,一般可以忍受10秒左右。
70 ℃ ——手指的忍耐力只有3秒左右,出现灼痛感,且接触部位很快变红。
80 ℃以上——只能瞬间接触,痛感剧烈(麻辣火烧),如果触摸时间过长,会发生烫伤。
故渊-GS
发表于 2023-7-4 00:04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3-3-27 20:11
8代u以后的多核本,联想应该好好普及一下匀热板。
很多低负载的工作环境,被动散热好的本子用起来太爽了, ...
在理,同样低负载,9000K几乎没声音,X13呼呼响
COCAIN
发表于 2023-7-4 00:31
故渊-GS 发表于 2023-7-4 00:04
在理,同样低负载,9000K几乎没声音,X13呼呼响
瓶颈就不在热管或均热板好吧,反证:如果热管能力不够,就不会有99度还能坚持几十秒到1-2分钟的时候;
网上有很多热管计算和设计的文章,列举个保守一点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3663891;实际上在60度温差下,T480s/X1C那种6mm热管只需一根就可以搬运60-70w热量;
瓶颈在于散热鳍片和风扇(风量)
whjyls
发表于 2023-7-4 00:33
COCAIN 发表于 2023-7-3 23:38
我后来把T480s的D壳绝缘片全揭了(CPU部分居然也是个石墨烯,发亮的那个),没感觉到有提高;
X1C D壳平整多 ...
许多细节很宝贵,多谢。等铜箔到了仔细规划一下再动手。
这个机器重负荷工作动不动80多甚至上90,但是依然机器不卡鼠标不飘,值得好好处理一下。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3-7-4 01:48
本帖最后由 ssc505684708 于 2023-7-4 01:49 编辑
COCAIN 发表于 2023-7-4 00:31
瓶颈就不在热管或均热板好吧,反证:如果热管能力不够,就不会有99度还能坚持几十秒到1-2分钟的时候;
网 ...
日常使用空载/间歇性负载的瓶颈是热管,特别是风扇启动前的被动散热区间,风扇低档位的瓶颈依然可能是热管,尤其是50度以下的情况风扇低档特别鸡肋,微弱的出风完全不如被动对流和辐射的散热。
烤鸡瓶颈才是风扇。